|
您當前的位置 :中華龍都網(wǎng) >> 新聞中心 來源:中華龍都網(wǎng) | 2018-02-05 17:49:32 |
中華龍都網(wǎng)訊(周口報業(yè)全媒體記者高洪馳)2月5日,剛剛立春的周口大地還透著點點涼意。當日,記者跟隨周口市委宣傳部網(wǎng)信辦組織的“新時代、新夢想”周口媒體新春走基層采訪團,前往川匯區(qū)采訪棚戶區(qū)拆遷安置工作,所見所聞令記者不禁感嘆該區(qū)工作的強勁和群眾的滿意。
棚戶拆遷些許留戀
上午9時,采訪團從周口市委宣傳部出發(fā),一路前往三義社區(qū)拆遷現(xiàn)場。
當日陽光明媚,藍天上沒有一朵云彩,清澈的沙潁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中州路橋兩邊的燈桿上新安裝的紅燈籠顯得格外鮮艷,它在向人們昭示著新春佳節(jié)的即將到來。新年即將到來,棚戶區(qū)拆遷戶安置情況如何?他們又將在哪里度過新春佳節(jié)?三義社區(qū)拆遷現(xiàn)場越來越近,這些疑問在記者腦海里也越來越多。
很快,中巴車在三義社區(qū)拆遷現(xiàn)場停了下來。走下車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對對覆蓋著防塵網(wǎng)的建筑垃圾,遠處是一棟棟高聳的樓房。三義社區(qū)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全社區(qū)拆遷戶799戶,目前已簽訂拆遷協(xié)議的有773戶,已完成拆遷702戶,拆遷面積達180余萬平方米,拆遷任務已經接近尾聲。
此時,附近花壇邊站著一直觀望拆遷垃圾的一位婦女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通過攀談,記者得知這位婦女名叫劉春芳,今年60歲,全家5口人,已經在三義社區(qū)居住了幾十年了,說起拆遷的事,劉春芳說:“老城改造好啊,原來在這兒居住感到特別擁擠,舊房拆遷后,覺得天也藍了,空氣也新鮮了,還是黨的政策好呀。”她的話語中還有著戀戀不舍,“搬走后,啥時間想起來原來的老房子,我還會前來看看。”
在拆遷后的廢墟上,52歲的居民韓衛(wèi)東也是走走看看,他說,他的老家原是太康縣人,當年祖輩人推著小車來到周口,就在三義社區(qū)生活下來,至今已六代人在此居住?!斑@么多年了,一直生活在這個地方,猛一下搬走了,說實話還是很留戀的。”說這話時,韓衛(wèi)東的眼里流露出依依不舍地神情。稍停片刻,他話鋒一轉說道:“對舊城改造,市政府在為老百姓辦好事,城市改造好了,舊貌換新顏,周口也變新了,那時會有更多的外地人到周口來觀光,周口的明天會更美好?!?/p>
隨后,采訪團一行又沿潁河路向西來到史灘社區(qū)拆遷現(xiàn)場。站在沙潁河大堤上向北望去,是一大片拆遷后的廢墟,幾名工人正在向廢墟上覆蓋防塵網(wǎng)?!爸芸谶@次拆遷力度真大,等不了幾年,市區(qū)非變個樣不行?!焙拥躺希瑤酌腥送O履_步,一邊看著拆遷后的廢墟,一邊輕聲議論著,“馬上就要搬到新地方住了,再看看原來的位置,說不定幾年后就認不出來了?!?/p>
據(jù)川匯區(qū)第一拆遷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楊杰說,自去年8月份至今,史灘社區(qū)已經拆遷1200余戶,拆遷面積36萬余平方米,沒有發(fā)生一起群眾上訪現(xiàn)象,并且創(chuàng)下了對違建房屋不予補償?shù)南壤?,“感謝市委、市政府和區(qū)委、區(qū)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謝承包拆遷單位的通力合作,感謝廣大群眾群眾的理解和信任。”
安置房內歌聲飛揚
10點30分許,采訪團來到位于興業(yè)路上的川匯區(qū)臨時過渡沙潁安置區(qū)。
駐足觀看,安置區(qū)大門左側高懸著安置區(qū)平面示意圖,門口有幾位保安在執(zhí)勤。走進安置區(qū)大門,是一條一直通往安置區(qū)盡頭的寬闊的水泥路,東西兩邊是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安置房,路邊常綠的風景樹在暖陽下煥發(fā)著墨綠,垃圾桶有序的擺放著,一些老人在愜意的曬著太陽。走進住在119號房66歲的李根友老人家中,他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李根友一邊讓我們參觀居室,一邊情不自禁的說道,他家4口人,原來住在慶豐街,房屋拆遷后,被安置到過渡安置房內。安置房面積66.8平方米,兩室一廳,一廚一衛(wèi),里面水、電、天然氣一應俱全,客廳內擺放著沙發(fā)、茶幾,墻壁上掛著電視。李根友笑著說:“政府安置的很合理,室內東西除沙發(fā)、電視、衣被外,衛(wèi)生間、廚房設備、水、電、天然氣等都是政府安裝的?!彼€告訴記者,川匯區(qū)政府已經為他在金色東方小區(qū)分配了樓房,明年5月份就可入住,“住進安置房,比俺家住的低矮平房強多了?!?/p>
住在623號房的盧煥娥正在安置小區(qū)內散步,聽說記者采訪,快步走了過來。她說,自己是第一批入駐過渡安置房的,下雪時,好多單位到安置區(qū)內幫助他們清理積雪,政府還多次派人看望住在那里的群眾,“在過渡期內,讓俺們隨時感受到政府的溫暖。”離開時,她還連聲說道:“感謝黨!感謝政府!”
82歲的李國榮老人坐在門前悠閑的曬著太陽,看到記者向他這邊走來,老遠就主動打招呼。他說,自己曾是一名退伍軍人,全家有7口人,自己和大兒子、兒媳婦一起生活。一個多月前,搬到了安置房內居住,“比住原來的房子得法多了(好多了),領導也非常關心我們,經常看望我們,住在原來的房子里,還從來沒有享受過這樣的待遇。”老人告訴記者說,在沒搬過來時,有些人不了解,認為安置房內冬冷夏熱,不愿意搬入,“過去茅草房就住了,現(xiàn)在恁好的房子咋能不管住哩?!彼€說,自己每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政府還分配了樓房,安置房內不但冬暖夏涼,而且路寬、燈亮,“咋能不感謝政府呢,今后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說這話時,李國榮老人激動地流出了眼淚。
臨近中午,采訪團又來到金海路過渡安置區(qū)內,這里已經入住100余戶拆遷戶,水、電、天然氣、光纖寬帶已經接通,幾位工人正在壘變壓器臺座。一位工人師傅對記者說,后期還將有200余戶拆遷戶入住那里,現(xiàn)在的變壓器有些小,他們正在抓緊時間安裝500伏變壓器,“不能耽誤了入住群眾用電?!?/p>
此時,一位婦女向記者這邊走來,記者迎上前去,問她能否到他家看看,她熱情地答應了。這位婦女叫鄭素平,今年65歲,由于兒子、媳婦在外打工,和孫子、孫女住在一起。走進她家,她指著房間對記者說:“你看,只要一打開窗戶就能曬被子,客廳里也是太陽光?!彼€說,安置房區(qū)內,不但環(huán)境好,房子裝修的也很好,自己的心情也特別好,“感謝政府,在過去有困難也沒人幫你解決,現(xiàn)在政府想得很周到,有了難處自己還沒說,政府就派人幫你解決了。”就在記者要離開時,鄭素平突然說:“我真的好想唱一首歌,表達我的心情。”頓時,輕快的《社會主義好》充滿房間。
離開川匯區(qū),記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向棚戶區(qū)開戰(zhàn),向舊城區(qū)開展,決不讓棚戶區(qū)代代相傳”的標語口號還閃現(xiàn)在記者眼前。
掃碼二維碼關注周口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