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吉城 劉華志
4月14日,燦爛的陽光傾灑在沈丘縣邢莊鎮(zhèn)中心小學的校園。周口師范學院大四學生張如意懷著激動的心情再次來到這個熟悉的地方。她眼中閃爍著激動與期待相互交織的光芒,腳步輕盈急切,迫不及待地要與那些久違的“小天使”相擁。
在這里,張如意曾經播撒下愛和希望的種子,為鄉(xiāng)村孩子插上“文藝翅膀”。去年4月,張如意經層層選拔,從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幸運地參加了由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省文聯(lián)共同實施的“快樂成長”文藝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行動。張如意和周口師范學院的其他7名大學生被分配到沈丘縣,開啟為期三個月的文藝支教之旅。沈丘縣文明辦、縣教體局、縣文聯(lián)對文藝支教志愿者的到來給予高度重視,全力做好他們的后勤保障工作。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藝術類專業(yè)大學生,張如意曾在河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舉辦的活動中獲得優(yōu)秀獎。文藝支教期間,張如意施展自己的專業(yè)特長,為三、四、五、六年級共計9個班級教授美術課、書法課。她的課堂仿佛是一個歡樂的海洋,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一下課,她就成為孩子們的親密伙伴,與學生做游戲,與學生促膝長談,耐心傾聽他們內心深處的聲音。她就像一位貼心的大姐姐,給予孩子們無盡的關心與鼓勵。
在文藝支教臨近尾聲之時,學校的老師盧璐瑤飽含深情地給張如意寫了一封信,字里行間流露著對她的感激與美好祝福。孩子們更是依依不舍,用他們最純真、最質樸的方式,表達著對張老師的喜愛與不舍之情。
如今,即將畢業(yè)的張如意還想再見孩子們一面。在與學校溝通后,她再次來到這片滿是回憶與溫暖的土地看望孩子們。
“同學們,今天你們的美術老師又來看望大家了,還給你們帶來了鈣奶和干脆面,大家開心嗎?”在六(1)班教室內,校長王志強的開場白引來大家陣陣熱烈的掌聲。
上課鈴聲響起,張如意決定給同學們上一堂特別的美術課。為讓課堂更加有趣,她以擊鼓傳花的形式提問孩子們。課堂上歡聲笑語不斷,同學們的思維被充分激發(fā),踴躍地分享著自己對藝術的理解。
去年迎接張如意到校的數(shù)學老師單紫薇告訴記者,張如意對孩子們的關愛,體現(xiàn)在生活的每一處細節(jié):當她發(fā)現(xiàn)一名學生的鞋子破舊到無法再穿時,毫不猶豫地自掏腰包為他購置新鞋;為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她為表現(xiàn)好的學生購買小禮品作為獎勵。她用毫無保留的真誠和愛心,溫暖著孩子們的心靈。
張如意等文藝支教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收獲的不僅僅是孩子們的喜愛,更贏得學校師生的高度認可,為學校教學注入了新活力。
點亮七彩夢想,激揚青春力量。在“快樂成長”文藝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行動的持續(xù)推動下,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鄉(xiāng)村教育,讓希望的種子在鄉(xiāng)村廣袤的土地上茁壯成長,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張如意等文藝支教志愿者不僅給學生們帶去了知識和快樂,也得到全校師生一致好評,他們用自己的青春、真誠和行動詮釋了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和使命,為鄉(xiāng)村孩子點亮了夢想的燈塔,使他們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文藝支教志愿者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激勵更多青年學子投身支教事業(yè),讓逐光之旅永不停歇,讓愛心之花更加絢爛,努力為鄉(xiāng)村教育和鄉(xiāng)村振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周口師范學院相關負責人說。②19